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并公開征求意見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據小妮測算,月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后)在7000-30000元之間,按照不等的抵扣標準,可享受最高扣除額度5600元。
01
專項附加
扣除細則出臺
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后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稅法授權國務院制定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根據暫行辦法,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簡便易行、切實減負、改善民生的原則。如:
規定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每個子女每年1.2萬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接受學歷或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支出,在規定期間可按每年3600元或4800元定額扣除。
大病醫療支出方面,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發生的自負醫藥費用超過1.5萬元部分,可在每年6萬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住房貸款利息方面,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住房租金根據納稅人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額扣除。
贍養老人支出方面,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標準定額扣除,其中,獨生子女按每人每月2000元標準扣除,非獨生子女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
02
什么是專項附加扣除?
新個稅法目前已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專項附加扣除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何為專項附加扣除?它指的是,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起征點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項目,如子女教育等六項費用。
這是我國首次在個稅制度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也被普遍認為是我國推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要一步。
新個稅法明年實施后,折算到月收入的個稅計算方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財稅專家表示,專項抵扣的長遠意義在于推動各部門信息共享,推動大家能夠與相關部門互動,有利于民眾有序了解,遵循稅法,深化個稅綜合與分類改革,體現稅收公平。
對于具體如何定額標準扣除,專家解釋稱,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老百姓只要有扣除項的實際支出,大于或小于扣除標準的都按照標準計算。
他舉例,一人房貸利息支出每月800元,另一人每月房貸利息支出每月1200元,這兩種情況都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
03
子女教育扣除
1000元/月
按照征求意見稿,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這意味著,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將能享受到每年24000元的定額扣除。
需要指出的是,每年12000元或24000元的扣除,既可以父母一人扣50%,也可以由一方扣除100%,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04
首套房貸利息扣除
1000元/月
除子女教育外,住房費用方面的扣除也備受關注。
按照征求意見稿,納稅人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非首套住房不得扣除,并且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扣除機會。
此外,首套房貸利息可以選擇由夫妻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05
直轄市、省會城市等租房扣除
1200元/月
不同于“單身稅”,這回國家不逼你買房了,租房者也可享受扣除。
按照征求意見稿,納稅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租房產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扣除。
需要指出的是,在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內容中,這是唯一一項有地區差別的,主要分三類情況。具體來說:
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
在其他城市租房,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12000元(每月1000元);
在其他城市租房,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扣除標準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與此同時,對于夫妻租房的情況,夫妻在同一地租房,只能由一方扣除租金支出;而夫妻在不同城市工作,且各自在主要城市都沒有住房的,可以分別扣除租金支出。
需要強調的是,納稅人及其配偶無法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這意味著,房貸利息和房租只能扣除一項。
06
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扣除
2000元/月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如何贍養老人成為社會痛點,國家引入贍養老人支出,正是為廣大納稅人真正減負。
征求意見稿規定,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進行專項扣除,分別如下:
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可以分攤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如平均分攤、約定分攤等情況,分攤方式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此外,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最高不得超過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例如,一位老人由三個子女贍養,每個孩子平均分攤每年24000元扣除額度,每人每年8000元;也可經老人指定或者子女約定,每個子女分別享受6000、6000、12000的扣除額,但每個子女的扣除額不能高于12000元。
當然,若贍養老人兩位以上(如“4+2+1家庭”),這種情況會不會增加扣除額度?根據征求意見稿,贍養兩個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數加倍扣除。
07
大病醫療限額扣除
每年60000元
在醫療方面,征求意見稿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社會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的,包括醫保范圍內的自付和醫保范圍外的自費,由個人負擔超過15000元的醫藥費用支出部分,為大病醫療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標準限額據實扣除。
08
繼續教育扣除
每年4800元或3600元
根據征求意見稿,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主要分兩項:學歷繼續教育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
在學歷教育期間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額扣除;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額扣除。
09
最高扣除額度
可達5600元/月!
解讀完專項附加扣除的詳細規則后,漂泊在大城市追逐夢想的年輕人至少有租房項可以扣除,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職場人則可以扣除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
由此可知,大部分個稅納稅人至少有一項、兩項,甚至最多五項全部符合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如果你的月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后)在7000-30000元之間,按照不等的抵扣標準,可以再有多少減稅空間?
根據小妮測算,除大病醫療附加扣除和其他極其特殊情況外,假設一人符合四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即享受最高扣除額度,應當這樣計算:1000×2(子女教育)+400(繼續教育)+1200(租房)+ 2000(養老),總計5600元。
10
誰來申請
專項附加扣除?
當然,征求意見稿有一點并未寫明——都需要哪些證明材料?誰來提交這些材料?個人、公司,還是類似歡雀&沃德這樣的人力資源公司第三方機構?
相信在正式稿中國家會對此作出正式回應。畢竟,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生效期限已經迫在眉睫。
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既是個稅改革亮點,也是難點。據了解,此次公開征求意見旨在廣泛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更好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暫行辦法出臺前,相關部門已經以無方案征求意見方式廣泛聽取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兩會”代表委員和群眾代表的意見。
按照暫行辦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并非一成不變,將隨著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據悉,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將依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